CRSACD – Youth Researchers

方欣德 Josephine Fong Xin De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本科生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在读硕士生
  • 拓展了对华人信仰的理解、知识、视野等,也懂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曾参与的学术研讨会有: 2023年第五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

桂伟凯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助理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本科生、硕士生
  • The Malaysian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MHGIS): The Case of Chinese Temples in Johor 第二作者
  • A Study of United Temple in Singapore—Analysis of U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Temple;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Singapore Chinese Society in 19–20th Century—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 Group Cemetery Hills(作者之一)
  • 曾参与的学术研讨会有:2021年第五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Traditional Networks Linking Temples And Associations In SEA To Chinese Ancestral Communities, Mother Temples, And Ancestral Halls. Alternative New Networks;Chinese Voluntary Associations In Transition: China’s Rise And The Remaking Of Ancestral Communities In Southeast Asia;2024年第三届研究生暨青年学者论坛
Ng-Zi-Hao

黄子浩 Ng Zi Hao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本科生

张慧恩 Teo Hoi Earn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本科生

黄显惠 Ng Shean Hwei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本科生

庄垲愉 Chong Khai Yee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本科生

刘繧萱 Low Wen Shuan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本科生

朱俊凯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员 & 中文系1609级本科生/2004级硕士生
  • 碩士優秀論文
  • Connecting the Chinese Diaspora: See Boon Tiong and His Temple Networks in Singapore and Malacca第二作者
  • The Buddhist Philanthropist: The Life and Times of Lee Choon Seng ;A Study of United Temple in Singapore—Analysis of U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Temple;
  •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Singapore Chinese Society in 19–20th Century—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 Group Cemetery Hills;
  • The Malaysian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MHGIS): The Case of Chinese Temples in Johor(作者之一)
  • 曾参与的学术研讨会有:Global Daoist Studies Forum、2023年第五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

董维锴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中国籍福建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201902级本科生。我于2019年加入研究中心至今,曾参与、负责马来西亚汉传佛教法脉研究、清朝新加坡华人墓碑研究、李俊承研究、新马碑铭研究、新加坡联合庙研究、新马女性佛教徒研究、孙昌然博士研究。
研究中心丰富的研究经历,赋予了我对“求知”的使命感,并为之不懈探索。纵使遨游在学术研究的汪洋大海,总有一束微光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现深造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从事佛教研究。

叶恩妤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自我介绍: 2009级中文系学生;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助理
在大一刚开学之际,经由学长引荐,我有幸加入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成为助理。这一段时间,我主要协助处理许源泰老师在田野调查中所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通过这样的工作内容,我也了解到一个具有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课题背后需要如此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同时,许老师也鼓励我们在处理这些繁杂的数据的同时,也自主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小看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无形中也让从侧面对严谨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逐步训练我的问题意识。
同时,我也协助许老师处理研究助理的津贴。这项工作使我接触了大量的文书以及协调工作,对我未来加入职场提供了一些沟通优势。我非常有幸在大学期间可以参与研究中心的工作,也期待这一段时间的所获所得在未来可以有所应用。

陈姿颖 Tan Zhi Ying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現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本科生

蔡凯芯 Chua KaiXin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現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本科生

王怡丹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是王怡丹,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2019届本科生,于2020年10月份加入研究中心,担任“新加坡联合庙研究”的负责人,作为第二作者和通讯作者撰写了A Study of United Temple in Singapore—Analysis of U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Temple,发表于一级学术期刊religions。
有幸在研究中心耕耘,使我在本科阶段可以成为一名驻足于东南亚的游客,而非一个匆匆的过客,附身摸索历史的瞬息万变,记录存在过的每一处真实。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本科生畢業生,現爲南京大學研究生

唐畅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叫唐畅,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汉语言文学系201909届的本科生,在2020-2022年期间担任东南亚华人文献中心助理,主导了李俊承论文的书写,并参与了联合庙、华人铭刻文献中心和联合庙三篇论文的合作,加入了MCCY项目的整理。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无疑向我提供了一个与国内紧密相连又极为不同的历史氛围,让我对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地的发展都有所涉足,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学习经历,激发了我学习和探索之兴趣。期间更蒙恩于许老师的教导和指引,加入了东南亚华人文献中心这个大家庭,让我进一步能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去深入参与、观察和体验历史,并志于为冰冷的时间写下一个饱含人文感情且专业的注脚。
作为李俊承一文的负责人,我们观察到其作为著名华商先辈,一生经历晚清、民国、英殖民、日治与马来亚政权,却能在跌宕起伏的大时代中维持着其政治参与、企业管理和精神修养的微妙平衡,李俊承的佛教思想也在政局变化中不断发展。基于此,该文的写作期间不乏高山险路,除了对田野调查进行整理外,我们也需要花大量精力去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和新加坡佛教发展。这三者如何顺畅连接并融合叙述,不断考问着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成员。虽然过程常有阻塞忧惑,但许老师和俊凯学长总是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并予以点拨,每每有开云见日之感;老师的信任和鼓励更不断鼓舞着我们开拓向前。
迁思回虑间,这篇论文经过了统共三个阶段的调整,不断加强着研究的纵深度和书写的准确性,最终有幸得以发表。让作为本科生的我经历了一篇期刊论文从选题、取材、写作、沟通、修改的完整过程,也深知更多的研究经验、更高的史学素养和更强的历史通解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田野和阅读去堆砌,断没有捷径可走。再回首来时之路,我、怡丹、一霖、俊凯、伟凯和维锴一行小组成员的友谊也在一次次合作互助中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共享收获喜悦的同时,也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术之路上继续互相学习,继续闪闪发光~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本科生畢業生,目前正在申研

刘一霖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各位同行者好!我是马校中文系1909届的学生刘一霖。我在大一,也就是2019年下半年便有幸加入中心做研究助理。曾整理过柔佛庙宇铭刻文献,并且主笔“新加坡华人坟山”研究论文,参与撰写“新加坡华人居士李俊承”研究论文以及“新加坡联合庙”研究论文。
我有幸见证了中心从仅有框架到成立网站的过程,心中十分感慨。没有许教授若灯塔般的引领,我们不会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有新国大和马校老师们的支持,我们的声名不会被人广泛知晓;没有俊凯学长的指导,我们在追寻灯塔的过程中或许会迷路;没有各位研究助理们的参与,中心的大船也不会扬帆远航。“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真诚祝愿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坚信中心能够在东南亚华人研究领域声名远扬!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为民间历史文献与民间信仰。

曾昭美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自我介绍:厦大马校1904届中文系学生,于2021年3月加入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目前兼职翻译工作,计划于马来亚大学研读硕士学位。
感言:经过数年的筹备与努力,中心官方网站的成立实在令人欣喜。有幸参与其中,我倍感荣幸与感激。衷心希望中心日渐丰硕的成果能够造福更多的研究者,以及为东南亚华人的历史画上圆满的轨迹。

Teoh Hui Ying 张繢瑩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現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本科生

Lim Zhi Ying 林志穎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現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本科生

Koh Lee Wei 許麗薇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現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研究生

Eugune Lim Shi Kai 林煦凱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現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研究生

Chong Jeng Yumm 張靜音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現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研究生

谭炜雄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是Teddy,来自1809届的中文系学生,也算是研究院的第一批小助手。一路以来,我参与了庙宇文物地址分类工作、叻报输入工作、文本校对工作、新加坡庙宇财务报告,论文写作以及翻译论文。尽管在论文时期兼顾工作较为劳累,但是这些工作都让我能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历史考察活动是如何进行。很庆幸当时自己主动向许老师提出想参与研究工作的要求。除了发现自己对历史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也认识了不少研究中心的朋友。目前自己在麻坡技职学院做对外汉语老师,并且还需要继续进修教育课程,因此不能长期参与研究中心的工作。但是我希望研究中心越来越好,团队越来越强大,也祝许老师的研究顺利。很感激许老师当时同意让我参与研究工作,这让我获益匪浅。

申妙思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申妙思,1904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学生,2020年12月加入,协助庙宇图片、资料及地点整理和分类工作。虽然整理工作进行时难免枯燥,但中心里的同学们分工合作,互帮互助的氛围非常愉快,能够加入帮忙不止让我认识更多可爱的人们,让我了解不少马来西亚华人传承、各个庙宇所供奉的神灵等知识外,也使我使用电脑的能力更精进了XD。我目前就职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虽然很少帮上忙了但工作之余若还有空闲,依旧会为中心继续努力~

黄诗丽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毕业于马来西亚厦门大学中文系,于2020年12月加入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期间,负责归纳与整理文献与文物,协助加注地标。此项目让我对马来西亚庙宇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加深了对于庙宇的认识,如主神、副神、牌匾等文物。与中心的大家,也建立了坚固的情谊,大家在繁忙的课业中,总是会抽出时间完成手上负责的事宜,衷心地感谢曾经一起共事的许源泰教授与大家。现就职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若来日有空闲,愿再次与大家共同办事。

曾蔓薇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自我介绍:曾蔓薇,1902届中文系学生,整理和分析原始资料
感言:成为中心助理让我学习到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分辨文物的年份、确认庙宇的创建年份、如何查找庙宇的地址等等,所以很感谢许老师让我加入成为中心的一分子
现状:就职于幼教行业

严笑寒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1709届
加入中心 2019-2020
在研究中心的日子真是充实而有意义。每次刚接一个新任务时虽然总需要一些适应的时间,但随着慢慢深入,总能学到新的东西。不仅能够了解到一个个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团,还同时提高了打字速度和整理书籍的能力。
感谢许老师能够给我这个机会,也希望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能够越来越好!
现状: 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研究生

张佳怡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是张佳怡,1809级中文系学生,于2019年加入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尽管现已毕业离开学校,但那段时间的生活依然历历在目,十分感谢许老师给予我们那么好的学习与工作机会,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东南亚华人的历史以及文化,从中我们的文献整理能力和信息整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东南亚华人的社会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直至现在,十分怀念那段充满意义的时光。最后,祝许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越来越好,也祝各位浏览该网站的读者能够撷取到知识果实!

陈国圣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1904级中文系
  • 2019-2020
  • 书籍整理
  • 感言:感谢许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在中心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收获颇丰。
  • 现状:2202学期毕业,目前暂时在自家面包店打工

林淼湘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是林淼湘,厦大马校中文系20届毕业生,19年末加入了研究中心。
待在研究中心的日子尽管不长,但收获良多,除了锻炼了组织能力,更学习了华人研究的专业知识。对此我至今感激不尽。祝福中心一切顺利!
现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修读现代汉语专业。

张可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姓名:张可
  • 届数:2017-2021届
  • 加入时间:2019-2021
  • 感言:非常荣幸能见证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在的初创和成长,也非常感谢许源泰教授能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学术研究平台,使我能在本科期间有机会接触和参与高水平的学术性课题研究项目。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历史文献资料电子录入工作,以及对即将出版书目《新加坡華文銘刻彙編》进行内容校对。另外还参与到相关田野调查及网络资料查询工作,完善文献研究中心文献和数据补充。这几年,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在许源泰教授的带领下,凝聚了大家的共同心血,出产了许多优秀成果。祝愿研究中心永葆初心,秉承着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 现状:就职于广东省政协文史馆

游宗骁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游宗骁,河南新乡人。来自2017级中文系,是许源泰老师的第一届学生,于2019年加入研究中心。现于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攻读中国史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本科期间曾参加第二届马新媒体人论坛(新加坡-马来西亚),第二十届新纪元精英论坛(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期间曾参加第一届全球史研究生论坛(首都师范大学),第五届近代法律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等学术活动。
我一直以来非常感恩许老师对自己的指导,也使自己更加坚定地走上历史专业的学术道路。愿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赵彦珩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是1704级的赵彦珩,在2019年加入的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
记得那时研究中心刚刚要开办,老师原只是要请2位助理,但有10位同学都报名了。许老师不想浇灭同学们的热情,于是都让我们成为第一批的助理。在那个闷热的办公室清洁与整理文献,是相当难得的大学回忆,很幸运在毕业前,有机会搭上这趟火车头。希望东南亚华人研究中心越来越好。
我目前在复旦大学修读宗教学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宗教的关系。

刘祈薇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刘祈薇 1704届 2019-2020
  • 感谢许老师给予这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在参与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资料搜集以及整理的不易。珍惜每一份资料背后人们的付出,也很荣幸能参与到其中,祝愿中心能日渐壮大,成为学者们坚实的后盾。
  • 北京大学 历史系 世界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在读

陈郁洁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 简单的自我介绍:陈郁洁,2018届中国学生,2019-2020年在研究中心工作
  • 感言:在研究中心工作的时光,是我大学生涯里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聚在一起整理资料、录入石碑、匾额、楹联上的文字,记录着华人华侨在东南亚的印记,这些工作极大锻炼了我阅读古籍的能力,也让我变得更加细心、耐心。同时,我们也深知这一份工作的意义与责任,当数以千计的百年文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次呈现时,这个世界上便会有更多人去了解并关注我们的同胞——东南亚华人华侨。
  • 现状(就职于何处/深造于何处):在天津大学读研究生,方向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黄诗怡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是黄诗怡,来自怡保,是1709的学生,于2019加入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担任助理一职。
在研究中心很开心地可以认识一群对文献研究非常感兴趣与热情的伙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在许老师的指导下,不仅让我学习到如何进行文献研究的工作,并且能对现有的文献做出更加深入的拓展与研究,这对我日后寻找文献与使用文献都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我在新加坡一间语文中心担任老师。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继续深造,谢谢。

张立柔

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前研究助理

我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01709届的中文系学生张立柔,在2019年加入了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工作。非常有幸能在许源泰老师和厦马图书馆的老师们指导下进行文献的整理工作,让我对东南亚华人研究的独特和文献整理的门道加深了了解,也很怀念与伙伴们一起学习成长的时光。我现在正在马来亚大学就读中国哲学方向的研究生。

Enter Your keyword